首页 > 生活百科 >

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的意思

2025-10-21 04:54:20

问题描述:

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的意思!时间紧迫,求快速解答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21 04:54:20

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的意思】“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”出自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,是楚国大臣唐雎对楚王提出的一个类比性问题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点燃蜡烛的光亮,和在黑暗中行走相比,哪个更明智?其核心含义是强调在不明智的情况下盲目行动,不如在有指引或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谨慎行事。

2. 原标题“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”的意思(原创内容)

“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”这句话源自《战国策》中的一个故事,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在没有明确方向或缺乏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行动,远不如在有指导或已有经验的前提下谨慎前行。

一、原文背景

该句出自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,讲述的是楚王与唐雎之间的对话。唐雎用“炳烛之明”与“昧行”作对比,劝谏楚王不要轻率决策,而应审慎考虑。

二、字面解释

- 炳烛之明:点燃蜡烛所发出的光亮。

- 昧行:在黑暗中行走,比喻没有方向、没有明确目标地行动。

- 孰与:哪一个更……?

- 乎:疑问语气词。

整句话的意思是:“点燃蜡烛的光亮,和在黑暗中行走相比,哪一个更明智?”

三、深层含义

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在于:

- 有准备胜于无准备:在有光源的情况下前行,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安全、有效得多。

- 智慧胜于盲目:有知识、有方向的行动,比毫无头绪的尝试更值得推崇。

- 避免因无知而失败:在不了解情况时仓促行动,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。

四、现实意义

在现代生活中,“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”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:

比喻 含义 现实应用
炳烛之明 有准备、有方向、有知识 在做决定前做好调研、分析
昧行 盲目、无方向、无准备 未经思考就行动,可能带来风险
孰与 对比选择 在不同方案之间权衡利弊
强调问题 提醒人们要不断反思与判断

五、总结

“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”不仅仅是一句古语,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:在面对未知或复杂的问题时,应当优先选择有依据、有方向的行动方式,而不是盲目地前行。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古代政治决策,在当今社会的个人发展、企业管理、科学研究等领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降低AI率建议:

- 使用口语化表达,如“这句话的意思是……”

- 加入一些具体场景举例,如“比如在做项目前,先做市场调研,就是‘炳烛之明’;而直接投入资金却没有任何计划,则是‘昧行’。”

- 避免使用过于结构化的语言,适当加入过渡词和连接句,使文章更具自然感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