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辛弃疾《水龙吟(楚天千里清秋)》】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,创作于他南归后的一段时期。此词以登高望远为背景,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、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。全词情感深沉,意境开阔,语言凝练,是辛弃疾“豪放派”风格的典型体现。
一、
这首词通过描绘秋日登高时的所见所感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担忧和自身怀才不遇的苦闷。词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,也有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,更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。整首词情感起伏跌宕,气势恢宏,展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爱国词人的胸襟与情怀。
二、内容结构分析表
内容部分 | 内容概述 | 表达情感 |
上片 | 描写登高所见秋景:楚天千里、清秋万里、落日楼头、断鸿声里。 | 孤寂、苍凉、思乡、忧国 |
下片 | 回忆历史人物(张翰、刘备、桓温),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懑。 | 悲愤、无奈、怀才不遇 |
结尾 | “把吴钩看了,栏杆拍遍,无人会,登临意。”直抒胸臆,表达壮志难酬的苦闷。 | 激昂、绝望、孤独 |
三、艺术特色
1. 情景交融:词中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,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深远的意境。
2. 用典巧妙:通过引用张翰、刘备、桓温等历史人物,增强了词的思想深度和历史厚重感。
3. 语言凝练:全词语言简练有力,节奏明快,富有音乐性。
4. 情感真挚:词人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,情感真挚动人。
四、思想内涵
《水龙吟》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,更是一篇寄托家国情怀的抒怀之作。辛弃疾虽有满腔热血,却始终未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,词中流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。这种“报国无门”的悲愤,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。
五、结语
《水龙吟(楚天千里清秋)》以其深沉的情感、丰富的意象和精湛的艺术手法,成为辛弃疾词作中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是南宋文学的重要代表,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。通过这首词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辛弃疾的才华与抱负,也能体会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