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甄选问答 >

杳如黄鹤典故

2025-05-20 09:03:50

问题描述:

杳如黄鹤典故,急!求解答,求别让我白等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5-20 09:03:50

在中国悠久的文化长河中,“杳如黄鹤”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,它源自唐代崔颢的名篇《黄鹤楼》。这首诗以瑰丽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著称,其中“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”更是千古流传的佳句。然而,真正让这个成语广为人知的,却是诗中的另一句:“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”

故事的背景发生在黄鹤楼上,这座位于武昌的著名古建筑不仅是风景胜地,更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与感慨。据传,一位名叫费祎的道士曾在黄鹤楼升天成仙,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,便在楼旁建了一座亭子,并铸了一只铜鹤供奉。每逢佳节,人们都会聚集于此,敲锣打鼓,吹拉弹唱,为的就是迎接费祎的归来。

然而,随着时间流逝,这种热闹渐渐冷却下来。到了唐代,有一位诗人路过此地,看到荒凉景象,不禁触景生情,写下这首《黄鹤楼》。他借用了这个传说,将自己对人生无常、世事变迁的感慨寄托于诗句之中。“黄鹤一去不复返”,不仅指那位仙人的离去,也隐喻着时光飞逝、人事难料。而“白云千载空悠悠”,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无奈的情绪。

成语“杳如黄鹤”由此诞生,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,再无音讯。它不仅仅是一种描述状态的词汇,更蕴含着一种哲学意味——世间万物皆有始有终,一切终将归于虚无。正如那首诗所表达的那样,即便曾经辉煌灿烂,也可能转瞬即逝,留下的只有记忆与叹息。

这个典故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,还在于它贴近生活又超越现实。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:曾经亲密的朋友突然失去联系,曾经热衷的事物逐渐淡忘,甚至曾经的梦想也被岁月冲刷得模糊不清。正是在这种普遍的情感共鸣中,“杳如黄鹤”成为了人们用来抒发怅惘情绪的最佳表达。

如今,当我们再次站在黄鹤楼上,眺望长江两岸的繁华景象时,是否还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惆怅?或许,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吧!它让我们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,找到一种永恒的归属感。正如崔颢所言:“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”即使黄鹤不再归来,但那些美好的瞬间,依然会留在我们的记忆里,成为生命的一部分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