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十一五从哪年到哪年】“十一五”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简称,是国家在2006年至2010年间实施的重要发展战略。这一时期,中国在经济、科技、教育、环保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,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一、
“十一五”规划是中国政府在2006年正式开始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,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。该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强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,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社会公共服务。
在“十一五”期间,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,GDP总量大幅提升,同时,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科技创新能力增强,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。此外,教育、医疗、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也明显增加,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。
尽管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,如全球金融危机、资源环境压力等,“十一五”仍为中国后续的“十二五”乃至“十三五”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规划名称 | 十一五(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) |
| 实施时间 | 2006年 — 2010年 |
| 指导思想 | 科学发展观,以人为本,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|
| 主要目标 | - GDP年均增长保持在8%左右 -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- 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-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|
| 经济发展 | - 国内生产总值(GDP)从2005年的18.3万亿元增至2010年的40.1万亿元 - 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 |
| 科技创新 | -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- 科研投入逐年增加 - “神舟七号”成功发射,实现太空行走 |
| 教育事业 | -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“两免一补”政策 - 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|
| 医疗保障 | - 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-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覆盖 |
| 环保措施 | - 重点行业节能减排任务完成 - 生态保护和治理力度加大 |
三、结语
“十一五”是中国发展历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,它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,也为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。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执行,中国在这一时期实现了多项关键指标的突破,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