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椎胸顿足的词语解释椎胸顿足的词语解释是什么】一、
“椎胸顿足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因极度悲痛、愤怒或懊悔而做出激烈的身体动作。该词由“椎胸”和“顿足”两个部分组成,分别表示捶打胸部和跺脚的动作,整体形象地表达了情绪的强烈波动。
在日常使用中,“椎胸顿足”多用于文学作品、历史记载或描写人物情感的语境中,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。它不仅体现了人物的情绪状态,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。
二、词语解释表格
| 词语 | 拼音 | 释义 | 出处 | 用法 | 示例 |
| 椎胸顿足 | chuí xiōng dùn zú | 指捶打胸部,跺脚,形容极度悲痛、愤怒或懊悔时的动作。 | 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描写 | 他听到噩耗后,椎胸顿足,悲痛欲绝。 |
三、词语来源与背景
“椎胸顿足”最早见于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描述的是项羽在乌江自刎前的悲壮场景。文中提到:“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’歌数阕,美人和之。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”虽然原文未直接使用“椎胸顿足”,但其表达的情感与该成语极为相似。
后来,这一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,用来描绘人物在极端情绪下的行为表现。
四、常见误用与辨析
- 误用:有人将“椎胸顿足”理解为“摔东西”或“大喊大叫”,这是不准确的。
- 辨析:该词强调的是身体动作(捶胸、跺脚),而非声音或言语表达。
五、结语
“椎胸顿足”作为汉语中富有表现力的成语,能够生动地描绘人物在极端情绪下的反应。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日常交流,掌握其含义和用法都有助于更精准地表达情感,提升语言的表现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