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厝火积薪是什么】“厝火积薪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古代的典故,用来形容在危险的情况下仍然不加警惕,继续积累隐患,最终可能引发灾难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“把火放在柴堆上”,看似平静,实则危机四伏的状态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厝火积薪 |
拼音 | cuò huǒ jī xīn |
出处 | 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夫安危之机,不可不察也。厝火积薪之下,而寝其上,虽欲无乱,不可得也。” |
释义 | 把火放在柴堆上,比喻隐藏着极大的危险,一旦发生变故,后果不堪设想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那些对潜在风险视而不见、不采取措施的人或行为。 |
近义词 | 火山爆发、危机四伏、暗藏祸根 |
反义词 | 高枕无忧、未雨绸缪、防患未然 |
二、成语来源与典故
“厝火积薪”最早出自《汉书·贾谊传》,贾谊在向汉文帝进谏时,引用了这一说法,意在提醒统治者要重视国家内部的隐患,不能只顾眼前的安稳而忽视未来的危机。
典故中,“厝”是放置的意思,“火”象征危险,“积薪”即堆积的柴草,整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“在危险中还继续积累风险”的状态,寓意深刻。
三、现实意义
在现代社会中,“厝火积薪”常被用来形容某些管理不善、风险控制缺失的现象。例如:
- 企业经营:忽视财务风险、市场变化,导致公司陷入困境。
- 政策制定: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,长期积累矛盾,最终引发社会动荡。
- 个人生活:不注意健康、财务安全等,埋下隐患。
这些情况都类似于“厝火积薪”,表面上风平浪静,实则危机四伏。
四、总结
“厝火积薪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警示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问题时不能掉以轻心,必须时刻保持警觉,及时处理隐患,避免因小失大。无论是个人、企业还是国家,都需要有“居安思危”的意识,才能真正实现长远的发展和稳定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含义 | 在危险中积累隐患,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|
出处 | 《汉书·贾谊传》 |
使用场景 | 批评忽视风险、不作为的行为 |
现实应用 | 企业管理、政策制定、个人生活等 |
核心思想 | 居安思危,防患于未然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