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等而下之的国语辞典是什么】“等而下之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事物或人从高到低、由优到劣的递降过程。在国语(即现代标准汉语)中,“等而下之”的含义是:比照前一个等级或标准,进一步下降或降低。
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某种行为、思想、制度或品质在逐步变差,或者某类事物在层次上逐渐变得不那么高级或优秀。它常带有贬义色彩,用来批评某些现象或人的表现不如预期。
一、
“等而下之”出自《左传》,原意是指按等级依次下降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被广泛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的层次、质量、道德水平等方面的递减趋势。该词常用于评论社会现象、个人行为或文化发展中的退步情况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等而下之 |
拼音 | děng ér xià zhī |
出处 | 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等而下之,不及于古。” |
本义 | 按等级依次下降 |
引申义 | 由高到低、由优到劣的递降过程 |
常用语境 | 批评行为、制度、文化、思想的退化或降低 |
褒贬色彩 | 贬义 |
近义词 | 一落千丈、每况愈下、江河日下 |
反义词 | 青云直上、步步高升、日益精进 |
例句 | 他的道德水准等而下之,已经不能称为君子了。 |
三、延伸理解
在日常使用中,“等而下之”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义的“等级下降”,还可以引申为一种评价体系中的层级递减。例如:
- 学术研究:某项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中,若缺乏严谨性,可称为“等而下之”。
- 文化现象:某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简化甚至扭曲,也可用此词来形容其退化。
- 个人行为: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从高尚走向卑劣,也可以用“等而下之”来表达对其变化的不满或批判。
四、结语
“等而下之”作为汉语中的一个重要成语,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积淀,也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批评与反思功能。理解它的准确含义和使用方式,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精准地传达观点与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