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出处及释义】“式微式微,胡不归”出自《诗经·邶风·式微》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、百姓困苦的深切感慨,同时也流露出对归家的渴望和无奈。以下是对该诗句的出处、背景以及释义的总结。
一、出处与背景
| 项目 | 内容 |
| 出处 | 《诗经·邶风·式微》 |
| 作者 | 不详(《诗经》多为无名氏作品) |
| 时代 | 周代(约公元前11世纪—前6世纪) |
| 风格 | 民歌体,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 |
| 背景 | 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、人民生活困苦的现实,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|
二、诗句原文与释义
| 诗句 | 释义 |
| 式微式微,胡不归? | 天色渐暗,天快黑了,为什么不回家呢? |
| 微君之故,胡为乎泥中? | 如果不是为了国事,为何要陷于泥泞之中? |
- “式微”:指天色昏暗、天将黑的样子,象征着时局艰难。
- “胡不归”:为什么还不回家?表达对归家的渴望与无奈。
- “微君之故”:如果不是因为君王的差遣或国家的需要。
- “胡为乎泥中”:为什么还要在泥泞中奔波?表达对劳苦和苦难的不满。
三、诗句含义与思想内涵
“式微式微,胡不归”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,更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。诗人通过描绘夜色渐深、人们仍在劳作的情景,反映出社会动荡、百姓疾苦的现实。同时,也透露出一种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不满。
四、文化影响与现代意义
- 文学价值:作为《诗经》中的经典篇章,其语言简练、情感真挚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。
- 现实意义:在现代社会中,这句话可以被引申为对生活压力、工作负担的反思,提醒人们在忙碌中不忘回归本心、关注家庭与生活。
- 情感共鸣:许多人在面对困境时,也会发出类似的感叹,体现了古人与今人之间的情感共鸣。
总结
“式微式微,胡不归”出自《诗经·邶风·式微》,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、百姓困苦的深切感慨,同时也流露出对归家的渴望和无奈。它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,更是一种对生活与命运的深刻思考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