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洛阳亲友如相问】一、
“洛阳亲友如相问”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,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,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。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场景,传达出一种深沉而真挚的情感。此句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,也在后世广泛流传,成为表达思乡与友情的经典语句。
本篇文章将从诗句出处、作者背景、诗句含义、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诗句的内涵与意义。
二、信息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诗句原文 | 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 |
出处 | 唐代诗人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 |
作者简介 | 王昌龄(约698年-756年),字少伯,唐代著名边塞诗人,擅长七言绝句。 |
诗作背景 | 此诗为送别友人辛渐所作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自身高洁的情操。 |
诗句含义 | 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乡,但内心依然纯净如玉壶中的冰心,寄托对亲友的思念。 |
文化影响 | 成为后世表达思乡、友情及高洁品格的代表性诗句,常被引用和化用。 |
语言风格 | 简洁凝练,意境深远,富有哲理性和情感共鸣。 |
后世评价 | 被认为是唐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,被誉为“诗家夫子”。 |
三、结语
“洛阳亲友如相问”不仅是王昌龄诗歌中的经典之作,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亲情、友情和人格操守的重视。它穿越千年,依然打动人心,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。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深情厚谊,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,更加珍惜身边的人与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