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何谓悬壶济世 ?有什么典故?求答案】“悬壶济世”是一个常用于形容医生行医救人、造福百姓的成语,源自中国古代的传说与历史典故。下面将从含义、来源、典故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。
一、什么是“悬壶济世”?
“悬壶济世”字面意思是“悬挂药壶,救济世人”,用来比喻医生以医术为手段,救助病人、拯救生命的行为。它不仅是对医生职业的赞美,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医者仁心的推崇。
二、“悬壶济世”的典故来源
“悬壶济世”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名医董奉。据《三国志·吴书·华佗传》附载的《董奉传》记载:
> 董奉,字君异,侯官人。居于庐山,为人治病,不取钱物,但令病愈者种杏树五株。数年之间,得杏树十万株,郁然成林。于是号曰“董仙翁”,后人称其为“杏林春暖”。
>
> 后来,人们在门前挂起药壶,表示自己是行医之人,以此为标志,称为“悬壶”。
“悬壶”即指挂在门前的药壶,象征着医生的身份;“济世”则是救世济民之意。因此,“悬壶济世”便成为医生行医救人的代称。
三、相关典故补充
典故名称 | 出处 | 内容简介 |
董奉悬壶 | 《三国志·吴书·华佗传》 | 董奉不收诊金,要求患者种杏树,后杏林成荫,成为医德典范。 |
杏林春暖 | 《后汉书》 | 后人用“杏林”代指医学界,表达对医者的尊敬。 |
悬壶济世 | 《史记》《汉书》等文献 | 古代医生在门前挂药壶,表示行医救人,后演变为成语。 |
四、现代意义
在现代社会,“悬壶济世”已不仅仅局限于医生,也可以引申为任何从事公益事业、帮助他人的人。它代表了一种无私奉献、关爱他人的精神。
五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含义 | 医生以医术救人、造福百姓的行为。 |
典故来源 | 源自东汉名医董奉,因不收诊金而让患者种杏树,后人称其为“悬壶济世”。 |
延伸意义 | 不仅指医生,也可泛指一切助人为乐、无私奉献的行为。 |
文化影响 | 成为医者仁心的象征,常用于赞美医生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。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悬壶济世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。它承载着人们对医者仁心的敬仰,也提醒我们关注他人、服务社会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