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汲深绠短是什么意思】“汲深绠短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夫以一缕之任,系千钧之重,上悬无极之高,下垂不测之渊,虽甚愚者,犹知其危也。”后人引申为“汲深绠短”,用来比喻人的能力或条件不足以胜任繁重的任务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汲深绠短 |
拼音 | jí shēn gěng duǎn |
出处 |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 |
含义 | 比喻能力或条件不足,难以完成重任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困难任务时的无力感 |
近义词 | 力不从心、才疏学浅、力所不及 |
反义词 | 能力超群、得心应手、游刃有余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汲深绠短”最早源于古代打水的情景。古人打水时,需要将绳子(即“绠”)放入深井中,再将水桶提起。如果绳子太短,就无法将水提到地面,这就象征着在某些情况下,虽然有意愿去做事,但因为资源或能力有限,导致事情难以完成。
后来,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对个人能力或资源不足的一种形象化表达,常用于劝诫人们要量力而行,或者提醒他人不要轻视任务的难度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 |
工作场合 | 他虽然想负责这个项目,但资历和经验都不足,真是汲深绠短。 |
学习生活 | 老师布置的作业太难了,我感觉有些汲深绠短。 |
人际关系 | 她想帮忙处理家庭事务,但能力有限,显得汲深绠短。 |
四、总结
“汲深绠短”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,它不仅反映了现实中的无奈,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和条件。在生活中,懂得量力而行,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。
通过理解这个成语,我们可以在工作、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理性地评估自己的处境,避免因盲目自信而造成不必要的失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