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恨不相逢未嫁时的解释】“恨不相逢未嫁时”是一句富有情感色彩的诗句,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《节妇吟》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已婚女子的深情与遗憾,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男女关系的复杂性与伦理道德的束缚。以下是对这句诗的详细解释。
一、诗句背景
“恨不相逢未嫁时”出自《节妇吟》,全诗如下:
> 君知妾有夫,赠妾双明珠。
> 感君缠绵意,系在红罗襦。
> 妾家高楼连苑起,良人执戟明光里。
> 知君用心如日月,事夫誓赛比山河。
> 低头向暗壁,千行泪,湿衣裳。
> 岂为夫恩无底止,亦恐君心负妾心。
> 一寸相思一寸灰,人生若只如初见。
其中,“恨不相逢未嫁时”是诗人表达自己对这位女子的爱慕之情,但因她已婚,只能感慨“若能早些相遇,或许结局会不同”。
二、字面解释
- 恨:遗憾、惋惜。
- 不相逢:没有相遇。
- 未嫁时:尚未出嫁的时候。
整句的意思是:“如果能在她还没有结婚的时候相遇就好了。”
三、深层含义
1. 爱情与现实的冲突
这句诗反映出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。诗人渴望与女子共度一生,但因为对方已经结婚,这份感情只能埋藏在心底。
2.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
“未嫁时”象征着一种纯洁、自由的状态,诗人希望能在那个时期相识,避免后来的种种阻碍。
3. 对婚姻制度的反思
在古代,女性的婚姻往往由家庭决定,个人情感被压抑。诗人借此表达对这种制度的无奈和不满。
四、总结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出处 | 张籍《节妇吟》 |
字面意思 | 如果能早些相遇就好了 |
情感基调 | 遗憾、惋惜、深情 |
主题 | 爱情与现实的冲突、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|
社会背景 | 古代婚姻制度下的伦理束缚 |
文学价值 | 表达了人性中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 |
五、结语
“恨不相逢未嫁时”不仅是一句诗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。它让我们看到,在历史长河中,人们对于爱情的追求从未停止,即使面对现实的阻碍,那份真挚的情感依然值得铭记与回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