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是谁的名】“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算数、信守承诺。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颜渊》,是孔子对弟子子贡的评价,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。
一、
“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”最早见于《论语·颜渊》篇,原文为:“子贡问政。子曰:‘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’子贡曰:‘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三者何先?’曰:‘去兵。’子贡曰:‘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二者何先?’曰:‘去食。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’”虽然这段话中没有直接提到“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”,但后人根据孔子关于诚信的观点,引申出了这句成语。
后来在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表达:“夫君子之言,驷马难追。”因此,这句话常被归于孔子或其弟子,但在具体出处上,更多是后人对其思想的提炼与扩展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 |
出处 | 《论语·颜渊》(间接引用),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(直接记载) |
原文出处 | 孔子关于“民无信不立”的论述 |
直接引用来源 |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 |
含义 | 形容说话算数,一诺千金,承诺一旦说出,便难以更改 |
意义 | 强调诚信的重要性,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观念之一 |
人物归属 | 一般认为与孔子及其弟子有关,但并非孔子亲口所说 |
使用场景 | 用于赞美他人信守承诺,或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|
三、结语
“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”不仅是一句成语,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。它提醒人们要言而有信,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。虽然这句话的具体出处存在争议,但它所传达的诚信精神却深入人心,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