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全文及翻译】一、
“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”这句话出自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,是司马迁对西汉名将李广的评价之一。该句原意为:匈奴人不敢轻易南下侵扰,甚至连放马都变得谨慎。这反映了李广在边疆的威望和威慑力,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优秀将领的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。
该句虽短,但含义深远,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将领的强大足以震慑敌人,使其不敢轻举妄动。它不仅是历史记载的一部分,也是后世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典故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| 匈奴人不敢向南进犯,甚至不敢在南方放牧。 |
其道远险,且匈、羌、夷、狄之俗,多变而不常。 | 通往北方的道路遥远而险峻,而且匈奴、羌、夷、狄等民族的风俗多变,难以预测。 |
汉兵不习其地,又不知其心。 | 汉军不熟悉当地的地形,也不了解他们的心理。 |
李将军守边,士卒乐从,虏不敢近。 | 李将军镇守边关,士兵们愿意跟随他,敌人不敢靠近。 |
三、背景补充
“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”最早出现在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中,讲述的是李广在汉武帝时期担任边将时的事迹。李广以勇猛善战著称,深受将士爱戴,敌军对其极为畏惧。他的存在使得边疆相对安定,敌人不敢轻易侵犯。
这一说法后来被广泛引用,成为衡量将领能力与边防稳固的重要标准。在后世的诗词、文章中,“胡人不敢南下”常用来表达国家强盛、边疆安宁的景象。
四、结语
“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”不仅是一句历史记载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体现了古代边疆将士的英勇与忠诚,也展现了国家强盛带来的和平与稳定。通过理解这句话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,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价值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李广生平、边疆政策或相关历史事件,可继续深入研究《史记》及相关史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