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知识 >

郑板桥开仓济民 1.翻译文言文 2.探究郑板桥是怎样的人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郑板桥开仓济民 1.翻译文言文 2.探究郑板桥是怎样的人,真的熬不住了,求给个答案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18 09:22:16

郑板桥开仓济民 1.翻译文言文 2.探究郑板桥是怎样的人】一、

《郑板桥开仓济民》是一篇记载清代画家、文学家郑板桥在灾荒年间,不顾朝廷规定,开仓放粮救济百姓的文言文故事。文章通过这一事件展现了郑板桥体恤民情、敢于担当、心系百姓的高尚品格。

本文首先对原文进行翻译,使读者能更直观地理解其内容;接着通过对人物行为的分析,探讨郑板桥作为一位官员和文人的精神风貌与人格魅力。

二、文言文翻译

原文:

郑板桥为山东范县令,时值大旱,饥民遍野。诸官皆观望不前,惟板桥毅然开仓赈济。或曰:“此非君职也。”板桥曰:“民犹水也,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若视民如草芥,岂得久安?”遂以仓粮赈之,民赖以活。

翻译:

郑板桥担任山东范县县令时,正逢大旱,百姓饥饿,流离失所。其他官员都观望不前,只有郑板桥果断打开粮仓赈济灾民。有人劝他说:“这不是你的职责。”郑板桥说:“百姓就像水一样,水可以载舟,也可以覆舟。如果把百姓当作草芥,怎么能长久安定呢?”于是他发放仓粮赈济灾民,百姓因此得以活命。

三、郑板桥人物探究(表格)

项目 内容
身份 清代官员、画家、文学家
性格特点 坚毅果断、富有同情心、有责任感
行为表现 在灾荒中开仓赈民,不顾他人劝阻
思想理念 “民为本”,重视民生,关心百姓疾苦
历史评价 被后人誉为“清官”、“为民请命”的典范
影响 体现古代士大夫“仁政”思想,具有现实教育意义

四、结语

《郑板桥开仓济民》不仅是一则生动的历史故事,更是对古代官员应有责任与担当的深刻诠释。郑板桥以实际行动践行了“民贵君轻”的思想,体现了士人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理想追求。他的行为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