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手舞足蹈的意思是什么】“手舞足蹈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非常高兴、兴奋或激动时的样子。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,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。下面将从含义、出处、用法及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。
一、成语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手舞足蹈 |
拼音 | shǒu wǔ zú dǎo |
释义 | 形容人非常高兴、激动或兴奋时的动作,手脚都舞动起来。 |
出处 | 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:“窈窕淑女,钟鼓乐之。”后世引申为形容人情绪激动时的表现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人因喜悦、激动而做出夸张动作的场景,多为褒义。 |
近义词 | 兴高采烈、喜不自胜、欢天喜地 |
反义词 | 垂头丧气、无精打采、闷闷不乐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手舞足蹈”字面意思是“手和脚都在舞动”,用来形容人在极度高兴或激动时,身体不由自主地做出各种动作。这种表现通常带有夸张性,但并不带有负面色彩,反而常常体现出一种纯真的快乐。
该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《诗经》,虽然原意并非直接描述“手舞足蹈”,但后人根据其表达的情感氛围,逐渐将其引申为形容人情绪高涨的状态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手舞足蹈”常用于描写孩子、朋友之间因开心而表现出的活泼状态,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因成功、胜利等而激动不已的情景。
三、使用示例
1. 他听到自己被录取的消息后,立刻手舞足蹈起来。
2. 孩子们在游乐园里玩得开心极了,一个个手舞足蹈,笑声不断。
3. 比赛结束时,队员们手舞足蹈地庆祝胜利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手舞足蹈”虽然是一个常用成语,但在正式书面语中使用较少,更适合口语或文学作品中。
-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在严肃场合中使用,以免显得不够庄重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手舞足蹈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也反映了人们在情感表达上的自然反应。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