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白暨豚的资料(中文和英文)】白暨豚(学名:Lipotes vexillifer),又称江豚、白鳍豚,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一种淡水鲸类动物。它曾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,但由于生态环境恶化、人类活动干扰等原因,白暨豚在2007年被正式宣布功能性灭绝。尽管如此,白暨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。
以下是对白暨豚的相关信息总结,并附上中英文对照表格。
一、白暨豚的基本资料总结
白暨豚属于鲸目中的齿鲸亚目,是世界上仅有的两种淡水鲸之一(另一种为亚马孙河豚)。它们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,以鱼类为主要食物来源。白暨豚具有独特的白色皮肤和长吻,视力较弱,依赖回声定位进行捕食和导航。
由于栖息地破坏、水污染、航运交通频繁等因素,白暨豚的数量急剧减少。最后一次确认活体是在2002年,此后再无可靠记录。2007年,国际自然保护联盟(IUCN)正式将白暨豚列为“功能性灭绝”,意味着其种群已无法维持自然繁殖。
白暨豚的灭绝引发了全球对长江生态系统的关注,也促使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措施。
二、白暨豚资料对照表
中文名称 | 白暨豚 |
英文名称 | Baiji Dolphin / Yangtze River Dolphin |
学名 | Lipotes vexillifer |
分类 | 鲸目(Cetacea)齿鲸亚目(Odontoceti) |
生存区域 | 中国长江流域 |
食性 | 鱼类为主 |
繁殖方式 | 胎生 |
平均寿命 | 约25年 |
最后确认活体时间 | 2002年 |
功能性灭绝时间 | 2007年 |
保护级别 | IUCN红色名录:功能性灭绝 |
特征 | 白色皮肤、长吻、回声定位能力强 |
保护现状 | 已灭绝或接近灭绝 |
三、结语
白暨豚的消失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巨大损失,也警示人们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。虽然白暨豚已不再存在于自然界,但它的存在提醒我们,每一个物种的消亡都可能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。保护现有的生态系统,防止更多物种走向灭绝,是我们共同的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