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求仁得仁是褒义吗】“求仁得仁”是一个成语,出自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后人将这句话引申为“求仁得仁”,意思是追求仁德,最终得到了仁德的回报。这个成语在日常使用中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追求高尚品德,并且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或道德目标。
那么,“求仁得仁”到底是不是褒义词呢?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。
一、词语释义与来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出处 | 《论语·述而》 |
原意 | 志士仁人不因求生而损害仁德,宁愿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德。 |
引申义 | 追求仁德并最终获得仁德的回报。 |
用法 | 多用于赞美人的道德追求和结果。 |
二、词语的情感色彩分析
分析维度 | 说明 |
情感倾向 | 褒义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表扬他人的高尚品德、理想追求和人生选择。 |
常见搭配 | “求仁得仁,心安理得”、“求仁得仁,无愧于心”等 |
语境影响 | 在特定语境下可能带有一定悲壮意味,但整体仍属正面评价。 |
三、实际使用中的例子
例子 | 说明 |
他一生清贫,却始终坚守道义,可谓“求仁得仁”。 | 表达对他坚持道德操守的敬佩。 |
他为了正义不惜牺牲自己,真是“求仁得仁”的典范。 | 强调其行为符合仁德标准。 |
有人认为“求仁得仁”有些过于理想化。 | 属于个别负面看法,不代表主流观点。 |
四、总结
综合以上分析,“求仁得仁”是一个褒义成语,它表达了对个人道德追求和人生价值实现的肯定。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带有一定的悲壮色彩,但整体上仍然属于积极正面的评价。
问题 | 答案 |
“求仁得仁”是褒义吗? | 是,属于褒义成语。 |
主要用于什么场合? | 赞美他人高尚品德和理想追求。 |
是否有负面用法? |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被理解为理想化,但不常见。 |
总之,“求仁得仁”不仅是一种道德追求的体现,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象征,值得我们去理解和尊重。